“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又是一个春天,又是一次盛会。初春的北京,惠风和煦;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万众瞩目,今年的全国两会如期在这里隆重召开。从祖国四面八方奔赴首都的代表委员们齐聚一堂、共商国是、共议发展,体现出中国式民主“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旨归。
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对提升金融消费者信心、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积极意义。
又是一年两会时。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全国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他们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发出的“好声音”,也许会逐步变为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乃至“好制度”。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信心,增强了金融系统广大职工以奥运健儿为榜样做好本职工作的决心。金融系统书法美术爱好者们用笔墨和才智,诠释了对中国“双奥健儿”的崇高敬意。近日,《中国金融家》杂志面向全国金融系统职工征集表现2022年北京双奥题材的书法、美术作品,并刊登部分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从高歌猛进到平稳规范,从规模扩张到结构优化……在经历近四年的资管新规过渡期后,大资管行业涅槃重生再起航,迎来了“质”的飞跃,逐渐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近日,围绕资管新规缘起、变革、展望这条演进的“主脉络”,聚焦大资管行业高质量发展这个改革的“主题词”,《中国金融家》记者对中国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李勇进行了独家专访。
美好生活是什么?是耄耋老人看到儿孙满堂时的欣慰,是农民朋友金秋满载丰收时的喜悦,是小微企业获得信贷资金支持时的感动,是“城市美容师”享受银行爱心服务时的温暖??生活里的金融,为美好而来,向幸福出发。
今年两会期间,“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热议话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透过全国两会这扇窗口,国际社会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发展的脉搏,也能读懂“中国式民主”的真谛。
每年的两会,都是我们盘点过去一年工作成绩的时刻,也是我们展望未来发展的良机。来自全国各地各界别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改革发展、民生保障、社会运行等方方面面提出建议。
作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贵州省金融业如何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抓住政策新机遇,谱写金融新篇章?围绕这一话题,《中国金融家》对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文洪武进行了独家专访。
作为邮储银行系统内第一家成立的省级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不断强化政治责任,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定位,将邮储银行改革发展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展现大行担当。
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支持,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深了就是凝聚力,这也是民生银行南京分行的生动实践。
2022年全国两会已胜利闭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全国人民的嘱托和期待走进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共议发展,又满怀豪情回到工作岗位,续写奋斗新篇章。
2020年10月5日冰心诞辰120周年之际,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墨上笔端总关情——冰心捐赠书画展》,展出包括陈伏庐的《朱竹图》、蔡叔慎的《歌乐山图》、萧淑芳的《青云图》等24幅绘画作品,沈尹默的《书杜宣诗》、胡藉青的《录老舍赠冰心诗》、赵朴初的《书冰心集句》等11幅书法作品,以及《回国以前》《三寄小读者》《我和儿童文学》《我的第一篇文章》《关于男人之四·我的老伴吴文藻》等冰心手稿。
有些人一辈子的命运很可能是因为一次机会、一个人、一句话而改变。
“我很喜欢一句话,‘星光不负赶路人’,对我来讲,政协履职与经营企业同样重要,这是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能为国家和百姓做些实事,是我矢志不渝的初心。”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浩然接受了《中国金融家》的专访,畅谈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回顾履职中的点点滴滴。
张智富在接受《中国金融家》专访时谈道:“我深深感到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忠实履行代表职责,全力服务人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必须坚守的理念和信条。”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原行长周振海开宗明义在接受《中国金融家》采访时告诉记者,今年他提交了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下简称《商业银行法》)的议案。
自2018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的履职记事簿上就写满了为金融业、保险业以及企业发展呼吁的心声。
35份提案、近8万字——作为公募基金行业唯一的一位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总裁谢卫自2008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至今已参政议政15年,履职“成绩单”亮眼。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推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既是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需要。今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聚焦“广”“优”“快”等关键字,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提出了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求真务实,催人奋进。” 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倍感振奋,第一时间与本刊记者分享了他的“听后感”。肖钢告诉记者,报告中“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和“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些务实有力的举措更加增添了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行稳致远的信心。”
“今年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第一个五年的收官之年。推进乡村金融赋能,是确保乡村振兴总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完成的必由路径。”全国人大代表、建行湖南省分行行长文爱华告诉记者,他今年带来了一份《关于推进乡村金融深度赋能的建议》,建议健全乡村金融服务体系,优化乡村环境,为乡村金融提供更适配的政策与指引。
自荣登2021年度热词以来,“专精特新”热度不减。今年两会,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首次亮相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支付”无小事,民生总关情。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联原董事长葛华勇每年“两会”期间,都会带上一份关于“支付”方面的提案。今年他带来的四份提案中,就有一份是关于“尽快出台《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