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是保险公司发行的没有固定期限、含有减记或转股条款、在持续经营状态下和破产清算状态下均可以吸收损失、满足偿付能力监管要求的资本补充债券。此次获准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可被视为保险版的永续债,将进一步拓展保险公司补充核心资本的渠道,改善保险业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促进保险业稳定发展。
保险中介机构是保险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但“多散乱”的标签始终难以摘下。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大力整治与规范下,保险中介机构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持续探索,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在稳住经济大盘、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近日,多地法院披露有关机动车辆安全统筹(以下简称“车辆统筹”)的纠纷案,将“机动车三者责任安全统筹合同”判定为无效合同,并指出相关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由肇事者承担。据了解,此类纠纷案件增多的原因在于,部分车主误以为其所购买的“车辆统筹单”就是商业车险。一旦事故发生后,出单机构却拒赔或惜赔,导致超出交强险限额的部分损失最终由车主买单。
车险综合改革以来,交强险的保险保障功能显著增强,改革红利惠及广大消费者。据银保监会最新数据,2021年为消费者节省保费支出82亿元,交强险承保机动车数量增加7.3%,整体保额提升48.8%,立案件数提高20.9%,赔付成本增长27.4%。
近日,银保监会对外披露了2021年交强险经营数据。自2020年9月车险综合改革启动以来,车险保费是高是低、保障是多是少,总是引起争议。这份车险综合改革后“成绩单”显示,改革实施一年多来,交强险车均保费由2020年的781元降至2021年的767元,共为消费者减少保费支出82亿元;交强险保障限额由12.2万元提升至20万元,共为消费者增加保额21万亿元,增加赔款90亿元。这些数据表明,车险综合改革设定的“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
保费收入是观察保险行业发展的“晴雨表”。据《金融时报》记者统计,今年前7个月,五家上市险企合计实现保费收入约为1.7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68万亿元增长4.29%。
近日,由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编写的《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通过汇总194家保险公司、3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综合调研成果,系统展现了2021年保险资金运用、保险资产管理的最新行业数据、趋势特征等情况。
过去十年来,我国银行业保险业实现了新的跨越式发展。在银保监会日前举行的第289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福建、陕西三地银保监局负责人分别介绍了辖内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发展有关情况和监管工作的举措成效。
作为经济“减震器”与社会“稳定器”,今年以来,保险业围绕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发挥了长期稳健的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
明确信息披露要求,明确接受监管及社会的监督,未来产品目录、条款、费率表、现金价值表和产品说明书公开后,有助于投保人更好理解和比较不同产品和不同公司间差异。目前部分经营规范的头部险企已尝试于官网披露上述部分信息材料。
有鉴于此,近日,银保监会发布《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引导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规范化运作和高质量发展。“《规定》形成了体系相对完备、特色更加鲜明的机构监管制度框架,将推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提升市场化、专业化水平。”受访专家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当人们在为生命渐长而感到欢喜之时也在思考,长寿时代下老年人群的生命质量和人生体验怎样提升?如何将虚拟的保险产品与医养社区相结合,用保险支付打通从健康到服务生态闭环,满足长寿时代人们的养老需求?在近日举办的2022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长寿时代高峰论坛上,政产学研各界人士以“重塑大健康 共创新生态”为题对此展开讨论。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养老理财领域顶层规划的持续落地,居民养老保障意识正在被逐步唤醒。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前不久举办的“2022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透露,截至7月末,有23.1万名投资者累计认购养老理财产品超过600亿元,下一步将在充分总结的基础上,研究适时进一步扩大试点的范围。
《金融时报》记者从2022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的“老年健康创新峰会”上了解到,基于对老年医学的探索研究,通过“保险+服务”模式,连续性医疗健康照护服务正在深入养老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生命健康保障。
1996年,我国寿险业掀开了发展的新篇章。首家全国性寿险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保人寿”)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成立典礼,这件金融业的大事,成为当年7月26日《金融时报》头版的重磅新闻。
截至2022年3月末,保险总资产达25.7万亿元,资金运用余额约23.5万亿元。在当前市场形势下,保险机构如何防范资金运用风险?如何在资金运用领域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近日,穆迪分析中国战略事业部董事总经理边春接受了《金融时报》记者专访,分享了对上述问题的观点。
再保险作为我国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重大灾害、保障国计民生、平滑财政收支、助力构建韧性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国内财产再保险市场主力军和主渠道,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再产险”)多年来深耕巨灾风险管理,助力完善国家巨灾保险制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近日,《金融时报》记者就当前我国巨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再保险在巨灾风险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建议,专访了中再产险总经理张仁江。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其中包括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优化完善“保险+期货”模式。如何解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保险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一环,农业保险如何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围绕上述问题,《金融时报》记者近日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庹国柱进行了专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作为保险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保险经纪机构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取得瞩目成效,2001年成立的英大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大长安”)作为中国保险经纪行业的先行者,是业绩稳居行业前列的央企金融单位。近日,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保险中介市场转型、科技赋能等话题,《金融时报》记者对英大长安党委书记、董事长孔旺进行了专访。
银保监会日前批复同意西班牙曼福再保险公司(以下简称“曼福再”)筹建北京分公司,我国再保险市场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随着2022年“小海豚计划”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富德生命人寿各分支机构组织志愿者纷纷走进学校,走近更多困境儿童身边,持续为孩子们送去温暖和关爱。
为积极传递公益力量,展现企业家国情怀,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于8月13日至9月12日期间,在国家大剧院举办“情暖山河”公益展暨国寿小画家特展。
8月12日,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以下简称“建行北分”)举行国民养老项目启动仪式,国民养老保险公司首款产品“国民美好生活养老年金保险”正式落地建行。
8月12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发布公告表示,经该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批准,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将根据证券交易法规定,申请自愿将其存托股从纽交所退市,并撤销该等存托股及其对应H股在证券交易法项下的注册。